跟随诺奖学者学习体验:“主动学习,善用资源,保持好奇心”

光谷康桥诺奖创新班对学生的高托举成长远超预期。

 

AS年级的Amy Chen同学从小在“医生家庭”长大,成为白衣天使的梦想早在她心中扎根,加上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,让她坚定了深耕生物医学领域方向。在诺奖创新班,她坦言自己的兴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滋养,学校“个性化关注”让她得以更主动地思考和探索。

 

- Amy在诺奖创新班师生见面会上分享

 

“我最大的变化就是学会了批判性思维,敢向老师提问,并理解知识的底层逻辑。” Amy在诺奖创新班师生见面会上分享道,“我找到了科研的真正意义,学会了如何提问,如何拆解问题。小班分层教学创造了与众不同的环境,老师能及时关注到我的学习状态并给予精准反馈。”

 

- Amy的分享中提到已做的准备与收获:科研项目、语言能力、研究能力、领导力......

 

 

 

对话诺奖得主:探寻科研真谛

 

这份主动探索结出了丰硕的果实。今年3月,Amy有幸在中国国家会议中心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David MacMillan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。

 

在诺贝尔奖学者的眼中,做好研究的关键是什么?是天赋与灵感,还是勤奋与毅力?聚光灯下,Amy自信地对世界顶尖科学家提问......

 

光谷康桥诺奖创新班学生

Amy Chen

Q

 

你提出了什么问题?你的心情如何?

Amy:能到北京参加诺奖创新论坛,我内心十分激动。上台前以及在台上提问时,我都非常紧张,一直在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。我向诺贝尔化学奖得主David MacMillan院士提问:对于有志于在化学或生物医学领域取得突破的科研人员来说,有哪些有价值的思维方式或研究方法?

- Amy参加诺奖创新论坛,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David MacMillan院士对话

Q

 

诺奖得主的回答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?

Amy:他从毅力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三个方面回答,解除了我在学科探索方面的疑惑,更加坚定了我独立思考的想法。

 

David MacMillan院士说,“首先,必须拥有坚定信念。突破往往需要长期积累,只有对科学目标怀有近乎偏执的坚持,才能在无数次失败中持续推进研究方向。其次,要突破常规思维。创造力并非天赋,而是可以通过系统训练培养的能力。当研究者掌握创新思维方法后,就能在不同领域中发现新的可能性。第三,需保持独立见解。教科书是知识的起点而非终点,研究者既要尊重现有理论,更要敢于质疑权威。面对不同学术观点时,应自主判断研究方向,以改变世界的科研愿景为指引,最终形成独特的学术路径。

 

这三者相辅相成:坚定信念提供持续动力,创新思维打开研究视野,独立判断确保方向正确。”

 

 

拓展实践:从实验室到院士科研坊

 

除了在思想上与诺奖得主深度碰撞,Amy的科研实践之路也同样产生了阶段性成果。

 

暑期7月,她走进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,亲身体验了DNA相关实验的全流程操作;在全球院士生物科研坊中,与哈佛大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终身正教授Florian Engert面对面探讨神经科学问教授为Amy颁发结业证书,这为她在未来大学申请增添了重磅砝码。

 

- Amy在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和全球院士生物科研坊中表现突出

 

 

 

未来展望:坚定生物医学之路

 

Q

 

说说你未来想研究的领域?

Amy:之前我对生物和化学都感兴趣,参加了学校的升学面谈后,我坚定了走生物方向的想法,并在生物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两个专业方向上做选择,目前更倾向于生物医学专业。

Q

 

在生物学习和考试方面

你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?

Amy:我认为有必要掌握学科应答技巧。上学期模考就是一个例子,我感觉知识点都复习得很熟练了,但成绩却不理想,问题出在答题技巧上。我在主观题上容易丢分,有时想用自己的语言答题,但科学学科注重对定义和术语的准确运用,即使意思表达正确,若缺少关键词汇也得不到分。

 

回望现阶段的成长,Amy对学弟学妹的建议“主动学习,善用资源,保持好奇与耐心”是她自身蜕变的最佳写照,更是学校定制化培养模式在学生个体上的充分展现。

 

 

未来,我们将持续分享更多值得被看见和闪耀的学生成长案例。

 

 

 往期推荐 

 

“未来科学家”对话世界顶尖科学家:诺奖学者在京启迪光谷学子

“短时间取得巨大突破”——哈佛教授“画图点睛”启迪光谷学子

哈佛教授一对一指导光谷学子科研:大脑如何智能?

光谷康桥高级中学2025年秋季招生简章发布

 

 
 

光谷康桥高级中学欢迎优秀的你!有意向报考的学生家长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行报名。

 

咨询电话

(027)8136 0499

(027)8793 8308

(027)6349 6755